河堤畔,林荫下,一拨拨游人沿着绿道漫步骑行,沉醉在林水相依的运河美景中……在多河富水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绿道体系建设工程正在进行。运河、潮白河等水系两岸,一度功能单一的河堤路正变成林水相映、景色清幽的绿色线性空间,家门口的绿道也改变了不少市民的生活方式。
绿道,是一种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自然景观良好、以休闲功能为主,通常沿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目前全国已有5万多公里的绿道,打通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生态廊道,正在将城市自然山水人文串联起来。在国外,美国、新加坡、德国等都有较成功的绿道规划设计实践。
绿道规划设计分为绿道网规划及绿道设计两个层次。绿道网规划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绿道系统布局,绿道设计是单条绿道的实施性设计。不论是规划还是设计,都要遵循系统性原则、人性化原则、生态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特色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等6项原则。
按照等级和规模,绿道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三个级别。区域绿道是指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城市绿道是指连接城市重要组团的绿道。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
而在绿道景观营造的具体实施中,根据功能的不同将绿道分为生态型绿道、防护型绿道和游憩型绿道三种。
生态型绿道基于生态维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导功能,要依托现有的水系、绿地、山体和道路,将绿道网建设与水环境综合治理、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以及市政公园、森林公园和社区公园等的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打造功能各异、形式多样的绿道。
防护型绿道基于隔离防护为主导功能,应根据城市污染物的具体分布规律,以降低城市污染为目的来选择植物。同时还应根据所种植的植物种类来安排植物配置结构,并结合街景特点,追求景观上的美化效果。
游憩型绿道基于游憩景观文化主导功能,在其设计过程中要与城市绿地建设相结合,可将城市中的公园绿地、历史文化保护区等和城市河流、道路系统等纳入到城市游憩绿道的整体空间网络系统中,将游憩功能、景观功能和区域发展等融为一体。
在现代规划设计理念下建设的绿道,通常既提供游憩用途的步道或游览景观,对传统的公园和开放空间进行连接,也为野生动物保存自然廊道、风景和历史景观路线,将生态环境、观光游憩和社会文化三大功能融为一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