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行业新闻

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新时代的空间规划逻辑
发布时间:2019-02-15 阅读次数:1209

  空间的逻辑:为什么要优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空间逻辑。中国古代对空间的布局安排讲求“天时、地利、人和”,注重合时宜、服水土、通人性,“天、地、人”是农耕文明时代空间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要素和内在逻辑。现代人做规划不一定比古人更有智慧,我们往往对土地等物质条件和技术因素比较重视,对人的感受不够重视,对时间维度和运行问题也考虑不多。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相应的时空秩序支撑。谋划长远发展首先要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规划好。时代(天)、空间(地)、社会(人)这些因素有了重大改变,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实践也要随之优化。经历过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后,空间发展进入了“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空间V4.0。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中央将空间规划改革纳入生态文明改革总体方案,即意味着国土空间规划进入了生态文明的新时代,这是讨论规划逻辑的起点和基点。因此,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实践,不是因为行政主管部门的变化而“优化”,而是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而优化。

  战略的逻辑:在哪些方面优化

  “多规合一”虽然解决了规划之间的协调性问题,难却以解决规划自身的功能问题。因此,现在应回归到规划问题的起点:规划到底能干什么?笔者以为: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空间发展和空间治理的战略性、基础性、制度性工具,涉及3个核心功能问题:

  前瞻性,没有前瞻性就没有必要做规划;

  科学性,规划能针对性地解决空间发展和治理的问题;

  操作性,通过有效的方法和实施机制,切实解决问题,产生效益。

  现在,一些空间规划比较重视目标、愿景,有空间策略,但时间维度考虑不够,尤其缺乏有效运行机制来保障规划实施。这大概是现有规划的一个短板,所以才会有“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的说法,因而也必须“优化”。

  一个好的规划应是“管用、适用、好用”的空间治理政策或制度设计。所谓“管用”就是能解决问题;“适用”就是能适应具体的时期、地域和应用场景;“好用”就是运行成本不高,便于执行。因此规划必须强化问题导向或治理导向,具体可细化为3个导向:

  目标导向,明确方向,提振预期;

  问题导向,优化配置,完善秩序;

  运行导向或操作导向,通过健全运行机制和操作规划,实现效益。

  按照中国人的理念,我们可以把规划3个核心功能问题对应到“势、道、术”3个层面。具体而言,第一是取势;第二是正道;第三是优术。“取势”就是取有利之势,有时还要造势。好的规划都善于“无中生有”,再顺势而为。 “正道”,就是要掌握科学的规律,把握正确的原则,才能针对性解决问题。“优术”,就是优化具体的工作方式、方法或机制,保障规划能有效实施和运行。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8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