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行业新闻

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已具雏形
发布时间:2019-01-11 阅读次数:1088

  “又是一年春草绿,犹见三冬蜡梅红。”2月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兴隆湖畔春风和煦,暖阳映照,远处苍山含翠,一派葱茏叠翠之态;近处浅草低伏,已然有嫩芽吐蕊之姿,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过年的氛围也越来越浓。

  一大早,在天府新区兴隆街道保水村村委会门前,村支书贾丽双手各提一个大灯笼,和村里物业工作人员一起为村委会门口挂起了红红的灯笼,共同营造节日的喜庆氛围。贾丽说,过去一年,她踏遍保水村的每一寸土地,也见证了全村跟随天府新区共谋发展的真切变化——天蓝了、景美了、河清了……而春节的7天大假,暖阳之下的兴隆湖更是游人如织。

  这只是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这一年,成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交出了内容丰满、探索实践公园城市的时代考卷:新一轮城市总规提出构建“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推动城乡形态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转型;全年收获251个空气质量优良天,创下2013年国家实施空气质量评价新标准以来最好水平;累计建成天府绿道2607公里,全面完成锦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截污、清淤……绿意醉蜀都,花香满锦城。成都的公园气质越来越浓郁,公园城市建设已初具雏形。

  新春之际,记者走近公园城市建设的那些人和事,回顾过去一年的成就,也对未来许下希冀。

  坚持规划先行

  将公园城市理念贯穿始终

  家住锦江区的市民刘红丽和家人,这个春节并没有远行,“乘坐地铁1号线,一路向南,感受兴隆湖周边的和谐静美。”行走在蜿蜒绿道上,刘红丽一家一边眺望远处的龙泉山,一边倾听身旁碧水边花鸟鱼虫的自然和音。“这里景色美、规划也非常好,说是打造‘公园城市’,看来确实名不虚传。”

  作为“公园城市”理念首提地的天府新区,如何规划,怎么才能达到“规划好”的目标?“我们转变传统发展思路,在公园城市的建城模式、发展逻辑、营城方式、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创新实践。”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国土局城乡规划处相关负责人在规划馆前向记者讲解道,这一年来,在规划方面最大的变化不外乎一点:“从兴企业转变为以人为核心,着力夯实生态本底。”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8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