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植物素材
一、药用植物 许多中药人们如雷贯耳,也极具观赏性,但人们并不认识。城市绿化是市民接触自然的课堂,将药用植物用于城市绿化,是个好选择。
据报道,北京房山区石楼镇有一片1200亩的林下药田,从2014年开始引进中草药。目前,这里已种植射干、木香、丹参、百合、板蓝根、黄芪、藿香、党参、黄芩等品种,成为北京市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游客不仅能看、能闻、能吃、能学习,还能带走一些产品。
“四大怀药”是河南焦作的瑰宝。焦作的城市绿化,也完全可以吸收薰衣草庄园等景观特点,打造怀菊花展示园、怀山药种植园等园林景观。
二、农用经济作物 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由于长期接触不到农村和田地,麦苗韭菜分不清,极度缺乏自然知识。有必要让农作物、蔬菜、牧草和经济作物进城,满足人们观赏需求的同时,还能产生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
济南长清园博园,曾在新辟地形上栽植红薯,绿意盎然,地被效果极好。红薯秧拖地生根,覆盖能力强,不仅使人回味农田生活,而且在地面覆盖效果上绝对不输给其他地被植物。
江苏海门港新区张謇垦牧文化公园,由果园、水系、棉田、田园等农作物打造四季分明的园林景观,具有独特观赏价值。油菜花、向日葵、马铃薯等蔬菜和经济作物也常常运用在郊野公园及绿化广场。
焦作市月季公园、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大学、龙源湖公园、焦作市委党校等地,在水池中种植莲藕,打造美丽的荷塘景观,也是农用经济作物在城市园林中应用的典范。
三、果树 不知何时起,在人们心中,城市园林就是大雪松、大桂花、香樟树、广玉兰等象征着档次的景观树,而乡下常见的苹果、梨树、柿子、山楂、枣树、石榴、核桃等却没有立足之地。
近来,不少城市已有果树上街的先例。新疆石河子北三路两侧大面积种植苹果,秋季通红的果实挂满枝头吸引游客。库尔勒市梨香路则以库尔勒香梨为行道树,春季梨花如雪,秋季满城果香,凸显梨城特色。在云南省玉溪市,有2万多棵柿子树作为行道树和景观树。在中原地区,郑州、洛阳有柿子、核桃做行道树的例子,陕西渭南也有核桃、碧桃、石榴行道树,焦作市也有山楂做行道树的例子。
相对于北方城市来讲,南方城市气候湿润,果树上街的例子更多,品种更丰富,如柚子、橄榄、木瓜、无花果、枇杷、板栗、杨桃、杨梅等。广州、福州、南宁等地把芒果作为行道树。为展现城市热带风情,海口市很多路段都栽植了菠萝蜜、洋蒲桃、龙眼、椰子等热带果树。走在街上,仿佛置身热带果园。
利用植物文化
一、举办原生态植物旅游节 比如在城市营造大规模的原生态植物,每年到一定季节,举办油菜花节、槐花节、梨花节、杏花节、樱花节、桂花节等。通过举办这些节日,增添城市文化符号,寓乡土文化与园林绿化之中,使人们记住乡音乡愁。
二、举办育苗培训与栽植竞赛 园林工作者的职责,并非只有建立风景供市民游憩赏玩,还应向市民传播园林绿化知识,为市民提供体验活动,使市民更加热爱城市、热爱绿色。可结合城市传统文化,面向市民举办育苗知识培训班,举办育苗和栽植大赛。如何才能培育鲁迅笔下的乌桕树,北方城市能否播种“红豆生南国”的红豆杉,白皮松为什么树干通体发白,黄连木真的非常苦吗?银杏树为什么雌雄异株?其实,很多市民都对这些问题抱有兴致,应通过园林实践活动满足大家的需求。
三、举办植物文化旅游活动 在不少文学作品中,人们对树木有特殊情感,因树木而产生的文化符号,常常萦绕脑海。村口老槐树,村旁杨树林,古井旁的皂荚树……在繁华闹市,可结合这些树木记忆,举办园林文化主题旅游活动。比如皂荚文化旅游节、大杨树文化旅游节、古树名木马拉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