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和口袋公园成为公众触手可及的绿色福祉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方向指引,更是新时代中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理念。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市时特别强调,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曾专门批示:“留白增绿、造林看地、建设森林城市这件事要作为专项好好抓一抓。”
在西城区,总书记的嘱托,市委市政府的规划部署,正在持续转化为盎然绿意,不断让森林城市的好生态成为西城区绿色宜居、城市文明的亮眼底色。
三年来,西城区共投入15.4亿元,先后完成了营城建都、环二环、莲花河15公里滨水绿道建设,建成广阳谷、新街口、都城隍庙等6处城市森林;结合“疏整促”,新建口袋公园54处9.59公顷、小微绿地127处7.96公顷,附属绿地1.85公顷,新增城市绿色公共空间26.58公顷,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6%,比2015年提高6.5个百分点。
西城区园林绿化局负责人介绍,“城市森林”的建设在增加城市绿量、促进生态修复、丰富市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为城市铺染了生动而鲜活的绿色,西城区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规划部署下,通过精心布局,努力建设多点城市森林、景观、绿道,不断让人们对于城市森林的美好期待成为现实。
借助北京国际设计周平台扩大影响力
广阳谷城市森林,正是西城区“留白增绿”的示范性绿地,是首都核心区“疏解整治促提升”、积极拓展绿色生态空间的重要成果。与传统的城市绿地公园不同,城市森林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自然在城市中的存在,也将更加真实。在广阳谷,建设者们精心构建了符合北京自然山水脉络的生态环境,既保持了物种的多样性,同时让北京乡土植物占到了八成以上。让公园绿地具备真实自然森林的特征,奥秘其实正藏在自然本身。广阳谷内禁扫落叶,以落叶为肥,禁喷农药,并用碎石子铺路,使得雨水全部回灌利用,既滋养了土地,又给鸟兽提供了水源,植物自我更新,这些自然的森林特征让广阳谷比普通绿地的维护成本降低了1/3。
在当天的开幕式现场,西城区人民政府区长助理宋李健表示,要借助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平台,通过举办设计周主题活动,让更多的居民走进城市森林,感受绿色的建设成果和生态氛围。
据了解,自北京国际设计周开办以来,西城区一直积极参与,今年共参加了12个分会场及活动。广阳谷“城市森林,森林城市”是今年“设计之旅”的一项特色活动,也是首届“园林里的设计周”。通过广阳谷城市森林这样一个平台,既展现了园林绿化、城市改造、空间利用等方面的融合设计理念,也突出广阳谷的特色,又紧扣设计周内涵,同时也呼应了今年西城区参加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主题“老城区,新生活”。
据悉,本次“城市森林,森林城市”主题活动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城市森林,森林城市”主题展、“城市森林寻宝”活动和“自然之声”体验展。其中,主题展通过“走进森林城市,从广阳谷开始”“走出广阳谷,步入森林城市”等多个维度的系统展现了城市森林、留白增绿、生态西城的绿色氛围。“城市森林寻宝”活动则基于“生态西城”微信小程序,配合城市森林现有景观装置等位置,设计出线上趣味小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居民走进城市森林,了解西城的园林绿化成果。“自然之声”体验展即大地艺术节,通过融合可视化、可感知、可体验的观展要素,将自然通过艺术的方式进行表达,既符合中国传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又将国际化的自然艺术哲学观带入观众视野。来源: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