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园城市建设的推进,绿色公共空间正在不断扩展,而如何为市民创造出更多价值,提升生活品质,是公园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公园+”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这也反映出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和居民对更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追求。“公园+”将公园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核心,通过与其他城市功能的深度融合,实现城市空间、功能、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优化和提升。“公园+”的核心在于如何加出新功能、新体验,它代表着无限的可能性和创新空间,包括“公园+生态”“公园+体育”“公园+教育”“公园+产业”“公园+文化”等。
今年,“开展‘公园+’文体科教活动”被写入青岛市市办实事。上半年,全市开展各类“公园+”系列活动30余项149场。首届女子“樱花跑”、大草坪咖啡节等活动频频“出圈”,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公园带来更多绿色福利
七月的青岛,绿意满城。在崂山区深圳路体育公园内,一幅生动的画面跃然眼前:郁郁葱葱的林下空间,成为市民悠然漫步的好去处,他们或独自徜徉,或结伴絮语;在不远处的网球场、足球场上,运动爱好者挥汗如雨,尽情挥洒着激情;而公园内配备的智能AR骑行终端,则为周边喜欢健身的居民提供了更佳的运动体验……
深圳路体育公园一期建成于2013年,由于年头已久,部分铺装及设施出现破损及陈旧的情况。为满足周边居民对公共绿地的新需求、新期待,公园启动改造。在原有体育公园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场地设施功能,从覆盖全龄化入手,通过增设林下活动空间、儿童无动力设施、智慧化健身设施、标识系统等,实施绿化提升、园路铺装、设施完善、场地改造等建设提升,深入拓展公园功能,打造具备运动健身、休闲休憩、竞技比赛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体育类公园。同时与二期区域实现东西贯通,总面积达到7万平方米,不仅拓宽了公园的健身区域,园内的健身功能及种类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山头公园正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后花园”“健身房”“遛娃地”。市南区积极破解老城区用地难题,因地制宜建设宁国路邻里社区口袋公园,方便市民沟通交流、协商议事;市北区大港三路等口袋公园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口袋公园建设,全方位打造儿童友好空间,提升儿童的获得感、体验感和幸福感;西海岸新区芯屏公园等项目积极推广“公园+”理念,“公园+停车场”“公园+等候区”等建设模式成为解决民生需求的重要举措……从“赏绿”到“享绿”,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城市释放出来的“绿色福利”。
城市宜居理念,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良性关系。在美国,有一种评价宜居城市的标准——公园指数(ParkScore)。ParkScore网站基于占地面积、投资额、服务设施和可达性等重要特征,对美国前50大城市推出该指数。为何选择把公园作为一种评分体系?其研究认为,公园对社区的作用至关重要。公园可达性高,居民可以更加易于参与日常锻炼、易于享受自然环境。研究表明,公园可以激励日常户外运动,复兴地方经济,并且使得邻里关系更为融洽。
“因为公园,来了趟青岛”
从无人问津的城市角落,到年轻人的“新宠”——建成后的海之恋公园迅速“出圈”。“这个公园好‘city’”“这里的晚霞next level”“因为这个海边的粉色公园,来了趟青岛”……在社交平台上,许多年轻人为其充当起了“野生代言人”。
梳理诸多“种草帖”发现,新场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成为年轻人开始热衷“打卡”公园的重要原因。这从崂山区滨海一线公园的数据中,也可见一斑:小麦岛、海之恋公园、石老人城市客厅等滨海一线布置多处咖啡店、酒吧,提供更高游园品质和更多配套服务。举办各类音乐演出30余场、海之恋公园播放公益电影20余场。
今年以来,“公园20分钟效用”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为全国各地的公园带来源源不断的流量,这背后便是年轻人助推的力量,而这也映射出人们对公园创新出无限可能性的期待。
社会学家欧登伯格提出,家庭居住空间为第一空间,职场为第二空间,而城市的酒吧、咖啡店、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为第三空间。有研究认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往往表现为,在第三空间的逗留时间增加了,以及去第三空间的便捷性、可抵达度提升了。
自去年太平山中央公园、浮山森林公园建成以来,频频“出圈”:今年4月,首届青岛女子“樱花跑”在太平山中央公园开展,赛事报名一经开放便受到了广大女性选手的喜爱和支持,不到24小时名额就已报满;6月,2024年青岛城市公园节在太平山中央公园启动,草地瑜伽派对、森林电影嘉年华、公园音乐节等60余场活动精彩纷呈、“绿意浓浓”;如今,自然博物教育、园艺市集、艺术展览、文化沙龙、音乐PARTY、健步行等各类活动已在浮山、太平山常态化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绿色获得感、幸福感……从“独乐乐”到“众乐乐”,一场场“绿色狂欢”让各类“公园+”更加精彩。
随着城市高品质绿色空间的日益扩展与优化,其更高的容纳度和可抵达性正悄然编织出一幅文旅深度融合的“新景观”。
让公园成为“城市名片”
放眼全国,成都、深圳等在公园城市建设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成都人民公园、深圳“五园连通”项目等已成为城市新名片,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去体验、了解、探索其城市文化。
在成都人民公园,公园设计充分融入成都的历史文化元素,如鹤鸣茶社、古树名木等,展现了成都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韵味。作为成都市的知名景点之一,人民公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带动了周边商业发展。
在深圳“五园连通”项目,通过绿道、步道等将五个公园连接起来,形成了生态廊道网络。这种设计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提升了公园的整体景观效果。在连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市民的需求和体验,如设置休息点、露营场地、健身器械等,让市民在游玩过程中更加舒适便捷,也为商旅文体展等产业联动提供了新的容纳空间。
究其“出圈”的根本,大抵是在公园管理中,展现出了注重生态保护、以人为本、文化融合和经济效益显著等共性特点。
目光拉回青岛,亦有许多公园有成为城市名片的禀赋——
文化常赋予景区以灵魂。早在1936年,青岛十景中的“东园花海”指的就是太平山中央公园中山公园园区的景象,如今,建设整治后的这里,再现此景;作为热门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的取景地之一,太平山索道自带“流量”,成为游客慕名而来的网红打卡点;如今,中山公园、植物园、榉林公园等多园区连通,移步易景的美景,让每一次游园都成为市民生活中一段愉悦而难忘的旅程……
浮山森林公园作为主城区面积最大的山头公园,跨市南、市北、崂山三区,在此次整治提升过程中,真正实现“三段连攀”,设计多处景观景点,为公园+生态、+体育、+教育、+产业等新场景新业态提供了承载平台……
以一座座公园为点、一条条绿道为线,依托青岛“山、海、城”的自然生态基底,一幅“高品质‘海湾公园城市’”的图景变得日益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