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行业新闻

上海口袋公园建设注重优化空间资源布局
发布时间:2024-07-04 阅读次数:241

 绿荫、花坛、休闲座椅……被打包成一份份名为“口袋公园”的礼物,散落在申城各处。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建成并纳入城乡公园名录的口袋公园总量达到265座。

  当口袋公园密集“上新”后,如何科学推进其下一阶段的规划和建设,俨然成为一个更值得关注的话题。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建设工作推进会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口袋公园建设指南(试行)》,从国家层面明确相关技术标准,同时提出建设口袋公园应遵循因地制宜、便民亲民、安全舒适、节俭务实、共建共享的原则。

  对于上海而言,口袋公园是城市生态布局体系的重要组成。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市将建成300座以上的口袋公园。市绿化市容局公园绿地处相关负责人透露,当前上海口袋公园建设主要从数量、质量、养护管理入手,优化空间资源布局、提升公共空间品质,让市民群众在“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城市环境中治愈身心,获得幸福。

  社区参与、共治共建的实践场

  正因为与街区共生,口袋公园从无到有的过程,与周边居民的需要息息相关。从近年建成的案例看,口袋公园把重点功能聚焦到休憩、儿童游戏、康体活动、文化展示、艺术表演、活动集散等方面,根据具体面积、位置、服务人群、用地属性等特征进行取舍,尽可能提供大多居民最想要的功能。

  位于延安西路江苏路东南角的“华山新语”是上海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口袋公园,去年1月改造完成并对外开放。这里不仅是一个高品质的观景、游赏空间,也是附近居民共商共建、充分参与“装修”的家门口客厅。

  设计初期,绿化市容部门就主动对接街道、居委会多次组织召开方案专题意见征询会,听取周边居民群众的意见和需求;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主动与街道、周边居委定期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并设立便民意见箱和微信工作群。最终,华山新语口袋公园共采纳9条市民意见,成为一个全时段游憩、全年龄共享、全空间造景的具有活力的开放式口袋公园。

  在城市更新语境下,拥有不同记忆的土地根据实际情况融入了“公园+”理念。具体叠加怎样的功能,每座公园不尽相同。比如,长宁区北翟路哈密路路口的斑马绿地,是口袋公园与桥下空间相结合的首次尝试;内环漕溪北路立交桥下的乐汇小游园,是首座儿童友好型口袋公园,不仅有探趣的活动区,还引入碳中和、水循环等概念,共植“生态课堂”。

  建起口袋公园,只是开始,后期管护、运营才是真正的难关。徐汇区乐山绿地口袋公园建成后,绿化市容部门、属地街道共同进行日常管理,并依托公园内的公共空间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周边居民主动参与到后续管理中来,组建一支共建、共治、共管队伍,签订自治公约,共同制定文明游园守则。

  “生态之城”在人们内心的缩影

  平衡空间功能、提供公共服务、优化城市环境、改善社区生态……关于“生态之城”的想象,其实已被浓缩在小小的公园里。

  市绿化市容局公园绿地处相关负责人总结上海口袋公园的特质,首先体现在植物特色,有的烘托主题,比如浦东月季园、黄浦玉兰园。还有的公园则是营造一园之内赏四时之景,比如以樱花、玉兰、杜鹃和各类种球花卉为春之芳菲,以八仙花、百子莲、紫娇花、玉簪等宿根花卉与开花灌木的组合作夏之烂漫,以乌桕、银杏、青枫、粉黛乱子草等绘秋之华彩,以腊梅、山茶等植物塑冬之悠扬,用完整的“四季景观”植物语言塑造出一个兼具社区归属感和现代时尚感的城区景观。

  其次是文化内涵,为公园增添神韵和风采。再者是开放共享、拆墙透绿,徐汇区吴兴花园、金山区金电花园都是典型案例。

  随着口袋公园的角色日益丰富,在收获群众点赞之外,管理部门仍然需要面对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个别公园还要在特色营造、主题定位上开动脑筋,加强源头把关和前期方案审核;在服务功能、景观面貌方面引入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经营好这片城市居民身边的公共活动空间。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8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