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行业新闻

轻资产转型或成中国主题公园发展新路
发布时间:2022-03-24 阅读次数:684

  日前,海昌海洋公园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昌海洋公园)发布正面盈利预告称,预期2021财政年度将录得净利润不少于8.30亿元;该预期增长主要由于在2021财政年度录得出售4个主题公园公司100%股权的单次及非经常性收益。

  海昌海洋公园“卖子”背后,究竟是弃车保帅,还是其转型的战略智慧?未来,我国主题公园发展之路或将朝着轻资产转型的方向迈进?

  巨亏之下接连“卖子”

  一年前,海昌海洋公园发布2020年全年业绩。报告期内,海昌海洋公园实现收入约11.68亿元,同比减少58.3%;净亏损14.78亿元,净亏损率约126.6%。彼时,海昌海洋公园一度萎靡,深陷危机。

  作为首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主题公园运营商,海昌海洋公园曾风光无限。海昌海洋公园发展起步于辽宁大连,是中国知名的主题公园和配套商用物业开发及运营商,打造了中国第一座海洋公园——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除海洋公园外,在近20年的时间里,海昌陆续打造了发现王国主题公园、加勒比水世界、渔人码头等文旅产品,并在上海、海南三亚、辽宁大连、山东青岛、四川成都、天津、湖北武汉、重庆以及山东烟台经营了十座综合主题公园,每年游客接待量超2000万人次,累计游客接待量超1.4亿人次。

  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令海昌海洋公园损失惨重。与国内其他主题公园相比,主打海洋特色对企业的专业运营能力和成本要求更高,所以海昌海洋公园的抗风险能力一直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海昌董事局主席王旭光曾坦言:“像海昌海洋公园这种商业运营模式,有非常高的经营门槛。我们有85%的成本,无论旗下公园开不开门、有没有游客都是要发生的,这是我们行业的特点。”

  因此,经营与负债的双重压力下,海昌海洋公园于2021年下半年以65.3亿元的总价出售武汉、成都、天津、青岛4个已建成的海洋公园100%股权以及郑州海昌海洋公园66%股权的决定,似乎是情理之中。

  要注意的是,涉及出售的5个主题公园中,武汉海昌极地海洋公园、成都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天津海昌极地海洋公园、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均已运营逾10年;郑州海昌海洋公园则自2018年起开始建设,目前仍未投入运营。

  接连“卖子”于海昌海洋公园而言,在一定程度上也算“壮士断腕”。“如今,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休闲文化娱乐方面的享受。因此,休闲文化娱乐目的地逐渐成为主流消费场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海昌海洋公园本身发展前景不错,但无奈的是遭遇疫情重创,造成巨大的经营压力。”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题公园前期投资十分庞大,若想取得良好收益,需长期运营且持续投入。海昌海洋公园抛售其部分资产变现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

  对于出售旗下部分主题公园,海昌海洋公园也将主要原因归结于对资金的渴求,称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海昌海洋公园一直遭遇高额债务及持续增加的亏损。海昌海洋公园董事认为,以相对有利的市价出售目标公司将产生一笔可观的现金,可用于偿还若干债务,此举可降低余下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并维持余下集团的经营。

  逆势上扬“轻”装上阵

  在完成一笔65.3亿元的重磅交易后,海昌海洋公园已实现扭亏为盈,预期2021财年录得净利润不少于8.3亿元。

  盈利预告发出次日,海昌海洋公园股价大涨14.24%,报3.37港元。盘中涨幅高达15.25%,报3.4港元,刷新历史高价,总市值近140亿港元。其间,甚至一度涨超16%。

  实际上,自2022开年以来,海昌海洋公园股价一路上升。如此看来,出售项目不单给其带来了客观的业绩,还让其股价水涨船高。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海昌海洋公园被新纳入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中国指数,已于今年3月18日收市后生效。据了解,富时指数是由英国富时集团计算并管理,入选指数样本的上市公司需经过苛刻筛选且受到全球市场的广泛认可。

  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假期,海昌海洋公园主题公园板块总收入超4000万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近80%。其中,大连海昌老虎滩海洋公园、烟台海昌鲸鲨海洋公园收入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56.6%、17.5%。

  “海昌抛弃了很多低效重资产后,资金流将非常充裕,且依然保留了核心重资产即上海项目,如提升上海主题公园二期及三亚主题公园的配套设施,目前已全面转入轻资产输出模式。”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海昌海洋公园有充足的资金重新进行资产布局和战略调整。在他看来,海昌海洋公园仍具备一定优势:它是国内最早、最专业的“养鱼专业户”,拥有较为强大的海洋生物保育和管理能力;产业链非常齐全,含括了从海洋馆到地产、主题乐园、亲子乐园、酒店、商业、餐饮、规划设计、施工等领域;管理团队进行了大规模换血,企业基因有了变化,更加专业化、年轻化,有快速发展的潜力。

  据了解,目前,海昌海洋公园的海洋动物资源保有量排在国内首位、亚洲第一,共有超过14多万头的海洋和极地生物资源保有量,超过1000头大型海洋生物,并配套1000个以上的业界领先动物专业护理团队。同时,海昌海洋公园自一口气卖出4个半项目后,在高层任命方面有一次大动作——一次性任命4位高管,足见其改革的决心。

  华金证券方面认为,资产剥离后,海昌海洋公园存续项目多为休闲度假胜地,有大量的游客基础,同时项目都拥有进一步增长及开发的可用土地空间,未来成长潜力巨大。短期看,其有望迎来估值和盈利的双增;长期看,基于稀缺海洋和极地动物构建经营壁垒、运营服务及解决方案输出提升轻资产业务占比,未来主题公园二次消费增长潜力巨大,同时受益于我国亲子游市场的崛起,其未来业绩增长可期。

  轻资产模式或将成为主流

  海昌海洋公园转型轻资产后的提速发展,也让业界产生一种思考:未来,转型轻资产是否会成为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的方向?

  “老实讲,这很难说,就连海昌自己也还在对轻资产模式的探索之中。”周鸣岐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国内主题公园中,华强方特走的是轻资产模式的路子,但前提是当地政府愿意“买单”,而且华强方特本身就是主题公园供应商出身,有自己的技术加持。“如今,地产红利时代早已成为过去式。未来,主题公园产品的盈利性一定要大幅提升,而非建立在土地价值之上。”周鸣岐称,不管是轻资产还是重资产,都需要进行商业模式上的调整,才能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发展情势。但主题公园整体的发展形势还是会朝着轻资产方向迈进,毕竟过去的发展模式都太过于依赖土地。

  “轻资产模式可能是未来中国主题公园发展道路的一种探索。”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是主题公园方还是私募基金方,都有各自的利益和好处。对主题公园而言,成功构建一个品牌后,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人才资源,并能借力资本方,才能更好地使品牌得到扩张。同时,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言,如果有成熟的主题公园经营模式可以投资,未来发展及盈利可期,则也是相当不错的。

  实际上,对于主题公园而言,真正吸引游客的除了实际体验,更重要的还有IP。因此,不少主题公园将专注开发IP视为轻资产运营的重点。以迪士尼为例,上海迪士尼推出的重磅IP玲娜贝尔,一经问世就成为新晋顶流,常驻热搜榜。

  对此,赖阳建议:“将主题公园与文化IP复合开发,一方面可增加公园本身的消费粘性;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时尚网红爆款的追求,也可以为经营方带来额外收益,如玩偶等衍生产品,一次提升二次消费。”

来源:中国城市报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899号